麻醉与疼痛诊疗科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于1954年由新中国麻醉领域创始人之一,留法归国的谭惠英教授创建,是北京最早以独立科室存在的麻醉科之一。继任领导为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李树人教授。现任领导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常委田鸣教授。
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麻醉科目前技术力量雄厚,学科梯队完整合理,高学历人才比例高,其中硕士91.8%、博士30.3%,同时中青年中已培养出一批同时能从事临床和基础性研究的新型学术带头人和后备队。麻醉科1983年成为硕士点,1992年成为博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
麻醉科坚持医、教、研三方面共同发展,目前拥有居国内领先水平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抢救设备。所有麻醉科医生均接受了规范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麻醉医师培训,掌握了目前可应用的各种麻醉方法以及国际先进的围术期监护技术。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麻醉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麻醉科承担了全院临床麻醉、麻醉后监护与治疗(PACU)和急性疼痛及癌性疼痛治疗等工作,每年约实施18000余例麻醉和近六千例镇痛治疗。同时,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室逐步发展形成气道保护、疼痛治疗、麻醉机理研究和麻醉与器官移植等多个研究方向,目前为2006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的挂靠单位。是北京地区麻醉学专科医师培养基地和考核中心。
一、麻醉科科室人员
正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2人,护土4人。
二、麻醉科科室设备
各种多功能麻醉机,各种高级监护仪,呼吸器,加温装置,血液回收系统,BIS、AEP等围术期监测设备,能满足最复杂病人的需要。
三、麻醉科科室特色:
困难气道处理、术中自体血回输、非停跳冠脉搭桥麻醉、肝移植麻醉、肾移植麻醉、产科麻醉、无痛人流及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治疗、无痛胃肠镜。
四、科室功能
1.临床麻醉作为北京医谊医院主要临床科室之一,麻醉科承担了包括心外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科、产科、泌尿科、脑外科、眼科、血管外科、导管室和内镜中心等13个科室和部门的手术麻醉工作,每年实施麻醉约18000例,可承担各种类型的手术麻醉,包括高难度的器官移植、心胸外科、小儿人工耳蜗等,同时还开展了急慢性疼痛治疗、无痛人流等治疗,建立了术后恢复室,麻醉质量及安全性均达到国际规定标准。
2.疼痛治疗疼痛不仅使患者精神倍受折磨,还会对重要脏器生理功能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疼痛治疗是科室的专业方向,同时也是治疗特色。科室设立了专门的镇痛门诊和病房,可开展急、慢性疼痛治疗,包括腰腿痛、颈肩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积极利用专业理论和技术使更多的人远离疼痛,同时对病房手术麻醉前病人进行麻醉前诊断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对于术后疼痛问题,科室近年来针对不同手术和病人状况进行个体化镇痛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室还为相关科室的病人提供分娩镇痛、癌痛治疗和无痛胃肠镜,为病人愉快疾病期和营造无痛医院做出了科室的贡献。
3.急救复苏麻醉科参与全院的抢救插管及复苏工作,在急救复苏方面具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每年参与重症病人的急救800余例,挽救了无数珍贵的生命,年年均获得院内“抢救奖”。并担任院内急救复苏的教学、培训和考核工作。
4.临床教学麻醉科是全国麻醉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培养点,每年招收研究生十余人。同时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每年培养进修医生10余人。2006年,在李树人教授领导下,科室成为当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的挂靠单位,并由李树人教授担任麻醉学系主任。友谊医院麻醉科是北京地区麻醉学专科医师培养基地和考核中心,田鸣教授是项目负责人。在田鸣教授领导下,麻醉科拥有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气道管理培训班》《自体血回输培训班》。《中国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由田鸣教授执笔,并主持制定,在麻醉困难气道处理的临床实践和培训教学方面国际知名,国内领先。
为用户提供专业预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