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介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是卫生部重点学科以及中日联谊医院重点学科,下设吉林省消化系病重点实验室,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基地。学科带头人是吉林省消化病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学科梯队合理,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主治医师2人,其中多人先后留学于德国、日本及瑞典。
科室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43名。近年来先后6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此外还多次承担中国华夏英才基金会、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卫生部及省科委项目,研究成果四次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吉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省医药卫生成果一、二等奖以及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二百余篇,并主编《自身免疫性肝病》、《内科学进展》,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7年制统编《内科学》、8年制统编《内科学》教材以及全国高等院校医学规划教材《急救医学》等多部著作。
学科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推动慢性肝胆胰及慢性胃肠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并逐步形成科室主要专业特色:
1、积极开展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性预测。从病毒基因亚型和宿主HLA遗传易感倾向双方面开展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性预测,为科学化决策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2、积极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基因检测技术,为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分析手段。
3、建立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序贯分析技术,不仅推进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的进步,而且还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合并自身免疫现象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分析手段。
4、积极开展慢性胃病患者不同基因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检测分析技术。于临床确立因人而异的根除方案既提高慢性胃病患者的治愈率,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群耐药性的发生。
5、积极开展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技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及不同亚型生长抑素对小肠恶性淋巴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腹腔转移癌等临床极易误诊的恶性肿瘤进行靶向扫描诊断,弥补CT等影像学技术对上述肿瘤的诊断缺陷,使众多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
6、积极开展炎症性肠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技术。除进一步证实遗传及感染的诱发因素外还积极开展调整生态平衡治疗炎症性肠病新技术,为众多炎症性肠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7、积极开展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肠动力分析检测技术。提高该省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便秘及便失禁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其中病毒性肝炎基因分型及干扰素治疗敏感性预测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学诊断填补了国内临床医疗工作的空白。
学科设2位教授指导下的4个医疗组及护士长指导下的2个护理组,为您在住院期间服务,您可根据需要随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消化内科全体成员愿以良好的服务质量、热情的服务态度“让您满意、还您健康”。
胃肠内科组建于2014年以临床与内镜相结合为特色,学科优势显著。现开放床位25张,主要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肠肿瘤,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各种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常见病,疑难病症及ERCP相关胆、胰疾病的诊治,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硬化组织粘合剂治疗术。
胃肠内科现有医生1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9人,学科带头人张斌教授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委员、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委;吉林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副主委;吉林省内镜质控中心副主任。
胃肠内科本着“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科室发展理念,竭诚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欢迎患者前来就诊。
为用户提供专业预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