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介绍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3年,目前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至今已实施各类胸外科手术10余万例。
学科规模胸外科目前设有7个亚学科(肺移植、气管外科、肺癌临床及基础研究、微创胸外科、难治性脓胸、纵隔外科、胸壁外科),拥有5个普通病区,1个特需病区及2个监护病房,床位共279张,2021年手术量均超过22000例,目前是世界手术量最大的普胸外科中心,微创手术量国际首位。
现有各级医师7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25名,教授及副教授15名,博导8名,硕导16名。目前该科有1人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自然杰青1人,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2人,973青年首席专家1人,1人获得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1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人,1人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杰出贡献奖1人,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Member2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1人。
该中心以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为重点,在肺癌、终末期肺病外科治疗、纵隔肿瘤、肺结核、气管外科、食管良恶性疾病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几年在肺癌的综合治疗、微创胸外科手术、肺移植、气管外科以及难治性脓胸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确立了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临床创新技术(单孔VATS、剑突下VATS、气管外科、纵隔肿瘤、胸壁外科)、专利获批、国际会议发言、国自然基金、临床研究数量均居国内前列,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2010-2021均位列普胸外科前三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2018-2021年位列全国前三名,2017-2021年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胸外科第一名。
一、学科水平
该中心的学科特色包括: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外科治疗,气管外科治疗,肺癌外科的综合治疗,纵隔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难治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等。
1.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1993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镜肺外科治疗,国际上最早大规模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2004至今年胸腔镜手术总数不断提升,2021年微创手术量超过20000例,目前胸腔镜手术比例94%以上,近年来胸腔镜手术量及单孔胸腔镜手术量稳居全国首位。在国内率先开展单孔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剑突下同期双侧肺切除手术、同期双侧VATS肺叶切除术、单孔VATS肺段切除术、VATS袖式肺切除术、VATS全肺切除术以及经颈胸腺肿瘤切除术等复杂微创外科手术。取得了多项胸腔镜器械发明专利及降低手术费用的技术改进;并根据国内胸腔镜开展现状,率先提出了上海市肺科医院胸腔镜手术质量控制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发表微创相关SCI论文170篇,总影响因子540分,单篇最高26.36分,其中国际胸外科三大核心期刊JTCVS、ATS、EJCTS收录的单孔胸腔镜论文29%来自该院,收录的胸腔镜相关论文7.9%来自该中心;获得胸腔镜相关课题30项,项目资金2802万;主编微创相关内容专著6部,主编英文专著2部。
2.终末期肺病的外科治疗(肺移植)1996年,该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肺减容手术,用于治疗重度肺气肿,获1998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该中心1978年开始肺移植动物实验,2003年率先开展了肺移植的临床工作,目前共实施了200余例肺移植,年手术40例以上,包括单肺移植、双肺移植、肺再移植、活体肺叶移植、小儿肺移植、高龄肺移植、活体肺叶移植及肺移植中的应用ECMO,肺移植存活率国内领先,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该项目2005年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托,该中心起草制定了中国《临床肺移植应用技术规范》。该中心获得了肺移植相关课题18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上海市启明星计划,项目资金(不包括匹配)共430万,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项,发表肺移植相关论文78篇,包括中华论文53篇,SCI论文7篇,总引用次数为135次。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肺移植专著,主编和参编了近几年国内所有肺移植及相关书籍中肺移植的内容,包括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4本。肺移植实验室已建设成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姜格宁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已受聘为两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该移植中心先后扶持上海、江苏、山东、陕西、广西、新疆、浙江等八个省市的10多家三甲医院,成功开展了肺移植手术。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发言3次,国内会议发言50余次,介绍推广肺移植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气管外科该中心气管外科创新技术国内最多,包括隆凸重建、人工气管置换、自体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气管节段切除治疗长节段气管肿瘤等。国内首创自体支气管瓣修补气管成形术、自体肌皮瓣修补气管缺损、自体肋软骨修补颈部气管长段狭窄的术后缺损,以及气管食管瘘的个体化和创新术式等。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最权威的胸外科杂志ATS和JTCVS上。相关成果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015年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和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目前该科已开展气管外科所有术式,气管外科的临床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肺癌外科的综合治疗该中心尤其重视肺癌外科的综合治疗,在以外科为主的肺癌规范和综合治疗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能够开展肺癌外科治疗的所有术式,包括腔镜肺癌外科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上腔静脉置换、左心房部分切除术、肺上沟瘤根治、余肺切除术等。联合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肿瘤科、气管镜室等相关技术力量,实现采用三维重建HRCT、CAD、PET/CT等影像技术提高鉴别早期肺癌的能力;联合荧光支气管镜、EBUS以及经皮肺穿刺技术,提高肺部病灶有创诊断的阳性率;开展术前CT引导下精确定位,加强术前的准确分期,规范手术适应症,加强手术规范,细化手术方式,强调降低手术并发症率。作为上海市肺癌外科质控单位,参与卫生部制定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并起草上海市胸外科肺癌质控检查标准。评估亚肺叶切除的治疗地位,推广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的诊疗规范;建立肺癌标本库,术后常规并全面开展基因检测技术,指导个体化治疗。已在国内率先初步实现术前精确诊断、精确分期、精准定位,术后个体化治疗的诊疗模式。
5.纵隔肿瘤的综合治疗该中心纵隔肿瘤相关手术量:2018年纵隔肿瘤手术321例,2019年纵隔肿瘤手术470例,并完成国内首例经颈胸腺手术牵开器行胸腺切除术。该科的纵隔肿瘤外科在追求微创治疗纵隔相关疾病的同时也积极自我创新改良术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术式齐全,以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经颈胸腺切除、单孔剑突下复杂双拉钩扩大胸腺切除等为特色。该科进一步开展胸腺肿瘤相关的基因组学检测研究、胸腺肿瘤原代细胞系的建立及单细胞测序等基础研究,将纵隔肿瘤治疗带向真正的个体化时代。目前开展纵隔肿瘤相关的临床试验2项。
6.难治性脓胸的外科治疗该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率先开展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脓胸,获得临床成功;研制出带膜小型支气管封堵支架及植入装置,开展支气管胸膜瘘的腔内封堵治疗,并获得国家新型技术专利;在早期支气管胸膜瘘患者中开展肌瓣修补治疗。现已归纳出一套围手术期诊疗流程及规范,有效避免脓胸患者终身换药所致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可在早期有效避免开窗术后所致的胸廓脊柱畸形。作为国际上最多的病例报告,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脓胸的相关文章发表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美国ATS杂志上,并在国内和亚洲胸心年会上介绍。
7.胸壁亚专科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该科自主设计的模块化胸骨重建假体系统已获国内多家医院认可并推广,所撰写论文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临床应用共15例,并获批第二轮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资助。目前正在进一步临床转化,国际推广,相关技术论文今年发表在胸外科顶级期刊ATS上。本发明获得了2020年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金奖。
二、学科队伍与人才培养
1.学术任职科内1人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肺癌学组组长,3人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2人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多人担任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全国器官移植学会学组组长和委员。姜格宁教授担任上海市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主编,ATS杂志中文版副主编,科内多人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杂志编委。2012年,本中心王海峰医师获得世界胸心外科届最高荣誉奖-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Graham奖学金,此项奖学金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向1位杰出医师颁发。
2.培训与教学该中心目前已成为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胸外科骨干医师培训基地,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单孔胸腔镜培训”推荐单位,日本呼吸器协会单孔胸腔镜首选研修基地,卫生部胸外科进修医生培训基地,强生公司、美外公司华东地区临床培训基地,上海市胸外科专科培训基地、以及上海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已通过欧洲内镜培训基地认证,目前已接收730名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国际学员短期进修,这些欧美国家的医师都为高年资主任医师,来该院进修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其中前欧洲胸心外科协会主席,国际微创外科学会主席,世界肺癌研究协会主席,日本呼吸器外科协会主席均曾至该院来访学习或指导。此外,还有15名国外医师,作为fellow来该院长期进修。
应国外邀请,该院朱余明教授、蒋雷教授先后共7次飞赴以色列、俄罗斯、沙特、墨西哥等国家进行手术演示,这是中国普胸外科领域首次有专家受邀至海外行手术演示。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和苏州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近5年共培养硕士40余人,博士20余人;每年举办两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3.人才培养科室设立包括胸部肿瘤外科、微创胸外科、气管外科、肺移植、纵隔外科、胸壁外科、难治性脓胸外科等亚学科,每个亚学科均设立梯队式建制及管理模式,由该专业权威的主任医师担任亚学科带头人,并负责亚学科的临床技术革新、课题申请、基础科研的引领及协调。其下由住院医师至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的各级医师组成亚学科梯队,并定期组织科室研讨。科室已有35人次国外长期进修经历。
4.学术会议近年来科室多次组织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承办大型学习班,举办普胸外科新进展论坛及胸腔镜学习班两项国家级学习班27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8次,作为主席单位,主办亚洲单孔胸腔镜论坛,培训学员9000余人次
三、科研水平
1.课题科室近5年来科室总计获得市科委及局级以上课题总数80余项,获资助经费合计2928.9万元(不含医院匹配资金),人均课题经费48.8万元。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申康新兴前沿技术项目、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重大攻关计划(登山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医学重点项目、生物医药重点项目、新百人计划项目、医学领军人才计划项目等。
2.论文截止2020年底,科室共计发表论文659篇,其中SCI论文406篇,影响因子>20分3篇。国际胸外科核心期刊JCO、JTO、JTCVS、ATS、EJCTS、Lungcancer上共计发表论文89篇,位居国内胸外科首位。
3.专著近年来科室组织编撰及参编专著20余部,包括主编《肺移植(“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肺外科学》、《心胸外科术后并发症》、《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图解》、《新编肺癌综合治疗学》、《临床结核病学》、《微创胸外科手术与图谱》;主译《胸外科疑难病症诊断决策》;参编《心、肺及相关多器官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2009版》、《胸外科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内镜微创学(第二版)》、《移植学》等多部国家级医学教材。
4.学术会议近5年,在国际肺癌大会(WCLC),欧洲胸心外科学会年会(EACTS),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年会(ESTS)等国际会议上完成会议发言40余人次。
5.诊疗规范的制定起草并制订《上海市肺癌外科质量控制标准》;《磨玻璃结节(GGN)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国内胸外科唯一)、《胸外科急性肺栓塞防治手册(第一版)》、《胸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普胸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和《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临床共识》等。制订《国家肺移植临床操作规范(2010年版)》,参与制订《国家实体器官移植围术期抗真菌治疗规范》、《全国胸外科临床路径》、《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2013年版)和(2015版)》和《国家胸外科住院医师及胸腔镜医师培训计划》。
6.学术奖励“肺外科微创关键技术的研发、临床应用与推广”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肺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及临床推广”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早期肺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肺外科微创胸腔镜手术关键技术及临床推广获2018年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疑难气管隆凸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优化和推广获201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疑难气管隆凸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15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肺癌微创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获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终末期肺病的外科治疗”获得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在肺外科的应用”获得2012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奖,临床肺移植研究获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终末期肺气肿的外科治疗获200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7.基础及转化研究该中心拥有胸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室,肺移植实验室以及针麻研究室。
(1).胸外科实验室聘请聘用上海交大免疫所副所长李斌教授,作为实验室主任及PI,能够开展全面的肺癌基因检测;开展如肺癌基因学检测研究、CAST-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基因检测研究、体外成像肺癌动物模型建立等。
(2).动物实验室能够开展各种动物实验,并配备专门技术实验员和饲养员
(3).肺移植实验室已建设成为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4).针麻研究室建设为上海市卫生局“针麻肺切除研究一级实验室”
五、辐射带动作用
该科室外省市患者比例多年来维持在50%左右,医疗服务辐射全国,部分海外患者也专程归国来该院就诊。
培训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进修医师532人次,其中三甲医院进修比例70.74%。
举办国际会议8次及国家级学习班27次,培训国内外医生9000余人次。
该科创办胸外科杂志,CurrentChallengesinThoracicSurgery杂志https://ccts.amegroups.com/。
该科主办CGTVS网站(中国普胸外科可视化手术网http://cgtvs.com/)宣传,通过网络进行胸外科医师继续教育。
建设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微信公众号,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首创微创胸外科网络教育平台,创办网络继续教育品牌“胸外大讲堂”,首创国内/国际手术网络直播(胸外科),进行25次全球手术直播,美、德、日、英、加拿大等14国胸外科学术会议开辟专场手术直播,累计国内外收看手术直播32123人次,播放84622次。
六、特色装备
1、达芬奇机器人该院引进最新款Xi双控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2021年1月-12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计657台,单月肺部手术量国内第一名。
2、ECMO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是肺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ECMO系统可用于重症肺部呼吸衰竭的抢救,并可用于肺移植手术的桥接,可以改善肺移植受体的体质状况,使等待移植的受体患者得以过渡到肺移植,与同级别重症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等明显降低。该中心目前拥有ECOM平台3个,(美敦,MAQUET,MAQUET各一台,该中心拥有3台ECOM平台,每年开展20例ECMO治疗。
3、EVLPEVLP-XPS肺脏灌注系统可延长供肺保存时间,改善供肺质量,该系统目前在美国的13家中心和欧洲的7家中心临床应用。该科于2017年11月引进了XPSTM体外肺灌注系统,成为了亚洲第一家EVLP肺移植供体维护中心,开启了国内EVLP应用的新纪元。EVLP能够有效的处理肺移植边缘供体,能够提高供体的利用度。
4、胸腔镜该科拥有奥林巴斯高清胸腔镜3台,奥林巴斯4K高清胸腔镜1台,奥林巴斯3D高清胸腔镜1台,STORZ胸腔镜9台,史赛克胸腔镜1台,拥有配套胸腔镜头49套。每日目前最多可同时开展100余台各类胸腔镜手术。目前是强生和美外公司在华东地区的胸腔镜临床培训中心,胸腔镜手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5、电子纵隔镜拥有国际一流的STORZ电子纵隔镜一套,目前可开展各类纵隔镜手术,是国内极少数开展纵隔镜手术的单位。
6、奥林巴斯硬质气管镜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一流的电子硬质气管镜,可以开展全麻下气管内异物取出,支架置入取出,气管内肿瘤烧灼等多项外科治疗。
7、配备中央层流系统的手术室:一体化手术室,拥有14间配备层流系统的手术室,其硬件配置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年手术量超过17000例。
8、配备中央监护系统以及各类先进呼吸机的胸外科监护室:
拥有整套中央监护系统和10台不同型号的国际一流呼吸机,如伽利略呼机机,Drager公司的Evita2、Evita4以及西门子Servoi呼机机,配备于监护室及肺移植病房。在各类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9、E-BUS:EBUS(经支气管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是国际上新近开展的纵隔微创诊断技术。2007年即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为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重要手段,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医院自2008年底引进EBUS设备,在国内最早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之一。在临床上应用于肺癌分期诊断和纵隔肿块的诊断,特别是肺癌的分期诊断准确率达到98%以上。该项技术的开展,使得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分期诊断更加明确,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手术,为进一步的肺癌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在结节病和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方面,使患者避免了创伤性检查(如纵隔镜检查手术)。
10、术后监护病房SICU:拥有30张病床及30套多功能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年平均收治危重病人100余例,系统地培训了一批专科护理骨干,成功地抢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11.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国内最先引进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治。
为用户提供专业预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