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介绍
协和下丘脑垂体疾病联合诊疗中心,依托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由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和放射治疗科专家,联合神经影像、眼科、妇科内分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免疫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垂体疾病MDT团队。该中心具备完善的多学科医护技专业队伍,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需求,同时依托多年人才储备,中心具有很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可以承担全国范围内下丘脑-垂体相关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带动领域整体发展,同时积极组织或协调国内相关专业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1、专业领域科室设置齐全:包括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治疗科、神经影像科、眼科、妇科内分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免疫内科等。
2、相关领域配套人员设施齐全:包括10名固定医生、20余名专科高年资护士、每周固定4个手术日、3台高清手术显微镜、各类齐备手术操作器械等。
3、稳定且广泛的患者人群基数:近三年,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年均门诊病例数≥2000余人次,科室间具备完善且规范的转诊绿色通道。
4、具备相对独立的病区病床:包括:3个病区约30张可控床位。
5、近三年,神经外科相关领域年均手术病例750-920人次,占全部神经外科手术病例数比例≥60%。(占科室床位数为36%)
6、该中心具备医、教、研、防、质控、信息管理相关的完整平台。
7、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垂体领域辐射力和影响力:该中心为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和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创始单位,目前已经有成员单位46家,100余位垂体疾病专家,编纂8部垂体领域相关指南,其中1992年“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该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医疗服务能力
该中心已建成系统的下丘脑-垂体领域多学科诊疗平台,能够利用多项核心技术开展诊疗,完成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各项医疗绩效指标。
1、诊治疾病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性垂体瘤(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泌乳素腺瘤、TSH腺瘤)、垂体无功能腺瘤、颅咽管瘤、垂体囊肿、鞍区生殖细胞肿瘤、脊索瘤、垂体脓肿、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及其他鞍内鞍上少见疑难病种。
2、诊疗科室设置:垂体中心集合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影像、眼科、妇科内分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免疫内科等,自1979年由内分泌和神经外科牵头成立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眼科等8个科室的垂体瘤协作组开始,多学科协作模式已经经历40余年,学科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具备相对固定多学科诊疗时间及地点,年平均垂体领域MDT病人≥200人次。
3、诊疗服务项目:能够提供下丘脑垂体领域诊疗所需要的医疗辅助检查与配套设施,如用于医疗的术中核磁共振、PET-CT、复合手术室等。具备常规的诊疗技术,同时能够自主开展较为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如激素检测、神经内镜活检及手术等,年平均神经内镜相关操作≥200例。具备收治下丘脑-垂体疑难急症疾病能力,近三年收治垂体相关疑难急症患者>500例,总体治愈好转率≥80%。
二、科研能力
1、科技人才及平台设置:该中心为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和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创始单位,建有规范化相关组织标本库、临床疾病数据库及疾病网上登记系统等。
2、科研项目:该中心具备较强的临床研究能力,近三年内主持相关领域科研项目≥15个。
3、科研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华夏医学奖一项。获得相关领域发明专利授权≥10项,部分已完成临床转化。近三年,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50篇,且在影响因子>5分的国外期刊发表学术文章≥20篇;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文章≥50篇。
三、社会责任
1、医疗联合体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发起单位,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9次全国性年会,先后组织制订了8部垂体腺瘤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帮助46家医院成立了垂体腺瘤多科协作诊治中心;协作组年平均组织相关论坛、研讨会、学习班、巡讲会等近百场;成员单位年平均下丘脑垂体疾病相关手术近万台。帮助更多医生了解多学科合作模式、联合会诊模式、交流垂体疾病诊疗经验,推动了全国垂体腺瘤的规范化治疗。
2、履行公益及医疗支援:积极主动响应医院号召,多名成员参与包括援疆、援蒙及对口支援等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义诊、支援贫困地区、扶助贫困活动,具有覆盖全国的社会公益号召力和影响力。
为用户提供专业预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