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介绍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1954年正式开诊,挂牌“合肥市人民医院、安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当时合肥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开启了它守护民众健康的征程。1997年,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从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深耕拓展。
发展至今,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拥有2个三级甲等医院和1个三级甲等医院延伸院区。其占地面积达460亩,医疗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100张,为患者提供了充足的就医空间。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医疗队伍。现有职工3500人,其中高级职称579人,正高职称113人,副高职称466人,博士50名,硕士656名。还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7人,安徽省江淮名医5名,合肥市名医工作室领衔人26名,省、市高层次领军和高级人才45人,并获批安徽省第十三批和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各一项,为医疗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学科,成果斐然。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为护理学;在建省重点专科5个,涵盖老年医学科、骨科、药学部、护理学、肿瘤科;还有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合肥市第七周期重点专科系列14个、合肥市中医重点专科2个。全面且专业的学科设置,让患者能在医院得到全方位、精准化的诊疗服务。
医院还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国际造口师学校。同时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国家级呼吸与危重症中心,以及安徽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科研上,医院同样成绩突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SCI文章174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近三年获省、市科研项目141项,科研建设基金约568.3万元,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一院多区”发展战略部署下,各院区功能定位明确,协同发展。本部院区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专注于高难度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南区重点负责“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为生命保驾护航;西区主打“托康养”,为患者提供康复与养老服务;北区构建“医疗带”,辐射周边区域;新桥国际医院总占地面积325亩,床位1000张,按照国际化医院标准建设,与多家高端健康险服务提供商签订保险直付协议,成立国际医疗部,打造高端医疗新高地。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指引
*门诊时间以医院公告为准联系电话:0551-62183114(总机) 0551-62183432(挂号室)
门诊时间:上午:8:00-12:00(挂号时间7:30-11:00)下午:13:30-17:00(挂号时间13:00-16:00)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与乘车路线

本部: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390号||滨湖院区:合肥市滨湖新区紫云路与徽州大道交叉口||西区:合肥市蜀

本部院区
公交:可乘坐2路、15路、106路、120路、123路、125路、130路、131路、136路、138路、142路、166路、168路、801路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站下。
地铁:可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至三孝口站,再换乘其他公交或步行一段距离前往;也可乘坐轨道交通5号线至杏花公园站,然后步行前往。
滨湖院区
公交:可乘坐快速公交1号线、522路等公交车,在滨湖时代广场等站点下车后,换乘其他公交或打车前往。
地铁:可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至云谷路站,或乘坐轨道交通5号线至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出站后换乘公交或打车前往。
西区蜀山医院
公交:可乘坐29路、48路、56路、650路、651路、653路、801路等公交车,在蜀山森林公园站或警察学院站下车前往。
地铁:可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至大蜀山站,从D口出站后换乘公交或打车前往。
地图位置

为用户提供专业预约服务平台